2018-09-28 hunwater 蓝鲸浑水
分享这篇文章:
“高樟投资新媒体有四大方向:第一种叫认识世界,所有的财经媒体基本属于带你认识世界的范畴;第二种是个人成长,帮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三是美好生活,就是指引你把日子过得更加美好;第四是精神慰藉,抚慰你的情绪”。 2018年9月20日,由蓝鲸财经、蓝鲸浑水主办,界面新闻、财联社协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主办的2018蓝鲸新媒体峰会暨第二届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大会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人民视频产业生态主任宋博博,天奇创投管理合伙人魏武挥、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六神磊磊、无码科技CEO冯大辉、三表、馒头大师张玮、新片场联合创始人周迪、夜听创始人刘筱、丁香园VP 丁香医生新媒体负责人初洋、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创始人史文禄、LOOK创始人严明、靠谱好物创始人魏明杰、即速应用创始人兼CTO刘秋志、辛里有束CEO胡辛束、知识圈创始人孙大伟等大咖从“新媒体投资、内容转型、小程序、内容电商、流量增长”五大维度共同解读现阶段的新媒体行业的生存发展与成长法则。 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带来《新媒体创业的变化和机会》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范卫锋表示,技术是一切的推动力,做内容的人并不影响走向,而是做技术的人影响走向。创业也好,投资也好,都是紧紧地盯住技术的变化,观察新的渠道,在新的渠道上面生产/投资新的内容。 同时,他表示,内容需求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供给,所以应该投资两种东西:第一种是优质的供给;第二种是能提高内容和用户之间匹配效率的渠道。 以下内容整理自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的分享实录。 演讲主题:《新媒体创业的变化和机会》 ▲第二届蓝鲸新媒体峰会范卫锋演讲视频 “技术起到了一个绝对的核心推动作用” 我们经常被问的问题是,你觉得未来有什么机会? 还有人会问,如果微信公众号不行了,以后投什么? 我的理解是,在寻找未来机会的时候,不妨多去看一看历史。 我们说所谓自媒体的机会,归根到底是来自于用户消费内容的场所、途径、流量的走向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种变化,类似从运河时代来到海洋时代。 在运河时代,兴起了很多很有名的城市...比如很多年前的扬州。小时候我们听过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扬州。但因为后来人们不走运河了,货物不走运河了,流量不走运河了,流量变成了从海洋上走。于是就有了后来第一批的海边城市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假设当年在扬州搞内容创业的人,扬州没落了,他就没机会了吗?不对,他应该去上海。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过去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历史。 最早的媒体是鼎,如果没有从鼎到竹简的变化,就不会有孔子了,“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竹简媒体是孔子消费得起的,而鼎是他消费不起的,所以有了竹简时代之后,“孔子自媒体”就发展成了72个大V、三千水军,变成了非常大的“自媒体联盟”。后来我们能看到哈姆雷特、水浒传,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的印刷术和造纸术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又出现了一批能够大容量承载小说的载体。 这个理论放在电视里也一样,无线电视时代,ABC、CBS、NBC,后来出现有线电视。在整个过程中,技术起到了一个绝对的核心推动作用。 “人类对精神消费的基本需求没有变化” 我相信在精神消费领域,做内容是核心,但是做内容的人并不影响背后的大走向,大的走向,是做技术的人影响的。并不是有一天一个人突发奇想,说自己要拍短视频了,然后搞了短视频平台,而是有了短视频平台才有了创业的可能性。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都是紧紧地盯住技术的变化,观察新的渠道,在新的渠道上面生产/投资新的内容。 过去十年里面媒体行业最重要的时间应该是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同月上线,2012年8月是改变整个中国媒体行业的一个月份。但是,虽然说技术和渠道不断在变化,但是人类对精神消费的基础需求,本身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过去我们看报纸是为了获取信息,当年看南都,现在看头条。 看杂志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所以当年看中国国家地理,现在看星球研究所。 看书是因为你还是需要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知识。所以当年经常买书看,后来大家听薛兆丰。 看小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命运,是你在现实中无法体现到的人生命运。 听音乐的本质是和自己的情感对话,和自己对话。所以当年我们这一代人听李宗盛,这一代人可能听更新的东西。但他满足的基本需求是没有变化的。 为什么看电影?满足想象和刺激。为什么看电视?观察别人的生活。当年看《编辑部的故事》,现在看《欢乐颂》,没有变化。 “我们想好了创业的方向,找这个人说你创业吧” 所以我们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内容的需求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供给。那么我们就应该投资两种东西: 第一种——优质的供给;第二种——提高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匹配效率渠道。 在具体层面上,我们又将其划分成四个方向。第一种叫认识世界,所有的财经媒体基本属于带你认识世界的范畴;第二种是个人成长,帮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三是美好生活,就是指引你把日子过得更加美好;第四是精神慰藉,抚慰你的情绪。 以我们自己的实操经历来讲,首先我们会在一个大的领域之内,把这个领域“投透”。比如我们投资财经新媒体,就会将其投得较为透彻。我做投资以来,第一个投的财经新媒体其实是蓝鲸传媒,是当时我还在《证券时报》的时候投的。在泛财经领域,高樟资本投资了饭统戴老板、新经济100人、商业人物;在金融市场领域,很早就投资了市值风云、扑克投资家;在行业媒体领域,投资了三声和42章经等。 这里有接近一半的项目是我建议对方创业的,是我们想好了创业的方向,找到合适的人,劝他说,你创业吧。 包括市值风云、饭统戴老板、三声、42章经、商业人物、星球研究所和车叫兽,这些都是我们建议他创业的。 “跨界创业成为主流” 目前的市场和过去两年的市场有哪些变化呢?我们现在投的是二期基金,二期基金和一期基金的区别,我说一些实际体会。我拿自己基金的数据才是绝对真实的,所以没有引用其它项目。 第一个变化,跨界创业成为主流。 在我们的17个项目里,三分之二以上的创始人是有传统媒体工作经验的,一半以上的人,他们的上一份工作就在传统媒体。 但二期基金里,目前我们一共投了七个项目,没有一位创始人的上一份工作是传统媒体。其中有一位有过传统媒体工作经验,其他的人一半以上都是从二级市场基金经理和VC的投资人转型而来。 所以说,目前为止我们在二期投的项目里,有三分之二的人以前是做VC的,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比如饭统戴老板,创业以前他是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车叫兽在创业以前,是唯品会的程序员。我去找他创业,第一次见面跟他说你出来创业做个汽车媒体,他很愉快地答应了,他回去跟家人一聊,家人说他遇到骗子了:你是个程序员,突然跑过来一个人说叫你去做媒体,还做汽车媒体,还给你钱,还是个小股东,肯定是骗子。 幸好我们后来参与了比较多像今天这样的峰会,他们看到这样的报道,能验证这个人不是骗子。 所以他们从原来行业里跨界做新媒体成为了主流。为什么?我觉得可能和2008年以后,特别是2012年以后,很多优秀的人才去做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有关。受到金融形势的影响,他们的才华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还有渠道更加多元化。比如说我们一期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在微信公众号上面,但是现在就不只基于微信公众号。比如我们投的项目——敬汉卿。敬汉卿是比较有意思的项目,他是一个出生于1997年没有上过大学,只在职高毕业的小朋友。商业模式更加多元,他的版权生意做得非常好。 还有我们还没上线的最新披露的一个项目——鲸书。鲸书是二期项目里面唯一一个有过媒体工作经验的人,她此前在人物杂志做过,也拍过电影。我们在聊天过程中,我和鲸书说,你的人生的使命应该是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媒体。然后呢,鲸书就果断创业了,这个项目,应该最近会上线。 最后,说一个鸡汤: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远方,走向什么样的彼岸,你能走到哪里,走什么路,走多远,取决于你自己。谢谢。